全固态电池材料取得多项重大进展,产业化进程正在加速。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本报记者 李万承熙 近日,我国固态电池材料领域又传来好消息。 10月14日,中国淄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其申请的“全固态电池及先进固体电解质材料中试平台”成功入选成都高新区2025年第一批先导试点。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10月13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在固态电池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金石固态电池目前处于量产中试阶段,设计一条线已开始量产2GWh。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固态电池领域技术突破和量产进展密集显现,加速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固态电池材料作为产业链的核心,无论是市场需求还是价格走势都备受关注。相关上市公司以其前瞻性的姿态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固态电池材料产业的不断进步离不开政策层面的支持。 9月,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公布《有色金属工业稳定增长工作计划(2025-2026年)》,其中提出“加快高纯镓、碳化钨、碳化钨等高端产品应用验证,重点关注新兴产业”“我们推动全固态电池材料发展和超导材料、液态金属、高熵合金等前沿材料的创新应用。”地方层面的政策也得到了讨论。今年7月,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落实广东省制造业2026省重点排放保障专项资金(新一代信息技术及产业发展)支持电子信息产业D规划的通知》指出,将“支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包括全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及材料。 5月,上海市嘉定区经济委员会、上海市嘉定区财政局公布了《上海市嘉定区各项政策》《阿丁区支持新能源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提出“鼓励固态电池产业链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给予核定研发投入10%的奖励,最高可达500万元”。与此同时,中国科学家在固态电池核心材料领域不断取得进展,消除了产业化的重大障碍。10月,黄学杰领衔的研究团队,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阴离子控制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问题在固体金属锂电池中,很难使电解质和锂电极紧密接触。 9月,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科研团队 采取了利用聚合物分子设计的灵活性,同时在主链中引入离子导电的乙氧基和电化学活性的短硫链,为分子尺度的界面集成做好准备。新材料。随着固态电池核心材料的不断推进,上市公司对产业链的关注度不断增强。据东方财富精选统计,截至10月15日,9月份以来已有50家固态电池(材料)相关上市公司受到机构严密调查。在投资者交流平台上,公司的产品研发、量产状况以及企业合作进展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深圳市新舟邦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其参股公司深圳客户反馈良好。公司还积极与下游客户合作,推动更多行业应用,根据未来客户需求主动部署产能,应对市场挑战和机遇。迄今为止,Shinshuho(包括其子公司)已申请了30多项与固体电解质相关的专利。湘潭电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其子公司广西利金新材料有限公司目前正在与多家固态电池企业合作,开展锰酸锂在半固态或固态电池领域的应用。一些进展 展会现已开放,预计2026年底或2027年初取得进展。广东光华科技有限公司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其固态电池材料产品目前正处于产品样品测试和优化阶段。北京智帆海滩营销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梁振鹏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固态电池材料上市公司要明确主攻路径,解决电解液离子电导率和界面稳定性问题,加快成果转化。上下游将共同打造供应链,同时推动专利和标准的建立。我们采取半固态和全固态并行的双线策略,优先拓展细分场景,实现规模化,为商业化打下坚实的基础。